English

节能建筑渐成潮流

2000-10-04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室温不可调节,居室温度太高就开窗;达不到标准就投诉;一户不交供暖费,全楼人跟着挨冻……这种烦恼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目前,我国供暖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9.6%,严寒地区甚至达到30%-40%。与相近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平均住宅供暖能耗是人家的3倍。这种巨大的浪费根本的原因则在于集中供暖按面积收费的体制———用户既没有节能手段,也没有节能动力;管理上更缺乏节能机制。

在今年北京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上,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各家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打出“节能”牌,而这样做的效果也着实不错。有个“西环景苑”项目,在4天内就创造了销售60多套的佳绩。

记者前去参观,发现这里的房间的确有些不同,墙壁空空荡荡,堪称四白落地,看不到一点管道和暖气片,售楼小姐说到时候会用笔在天花板上标出哪块敷有电热膜。

北京市建委节能办高级工程师方展和最乐意讲建筑节能的各种新进展。他如数家珍地细述原为美国宇航技术的电热膜用于民居采暖的种种好处——————可以灵活控温,节电;不需水做热循环,节水;不用烧锅炉、储煤灰,省地儿,无污染;辐射发热,“感觉像在屋里晒太阳”;分户计量,精确省钱等等。记者表示对这些技术上的事不在行。方工程师反驳说:建筑节能可不只是技术上的事!在住房商品化程度高的欧美国家,非节能型的住房几乎卖不出去,出租都很难;旧房只有经过改造,成为节能住宅才能出售、出租。开发商建筑住宅,节能是必需的考虑,因此国外建筑的节能化程度相当高。

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80年代即已颁布,但时至今日全国已建的节能建筑仅有1亿多平方米,这其中动手较早,力度较大(1991年进入强制实施阶段)的北京市,拥有5000多万平方米。只是随着房改的日益深入,住房商品化的逐步实施,随着由国家包费到个人出钱的供暖体制改革的迫近,在建筑设计上如何节约能源,终于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各方都有了节能的积极性。

北京乾丰置业总经理沈洪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由集团向个人转变,房地产开发要动的脑筋格外多。老百姓拿一辈子的积蓄出来买房不容易,自然对布局、使用率都有相当高的期望;供暖收费制度的改革已箭在弦上,节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开发一个小区,十八般武艺都使上了,利润率当然要有所降低,但要能踏踏实实地做,消费者买帐,效益会更好。

但愿建筑节能造就一个消费者、开发商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多赢”格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